员工作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文化建设 员工作品>丰沙里在呼唤
丰沙里在呼唤
作者:  上传时间:2018-10-17 11:45:21
郑春强
这首诗歌在云南省替代发展行业协会举办的“我与替代发展这十年”有奖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并被编入《十年——我与替代发展这十年征文选集(节选)》一书中。
 
       主题词:走出去,替代种植,脱贫致富,桥头堡,一带一路,天时地利人和。庆祝公司成立8周年而作,谨此献给老挝昌胜达咖啡公司全体员工。
 

沿着崎岖的公路,
穿过密密的森林,
越过中老界碑,
我们来到这一神奇的土地
——老挝丰沙里,
两旁是低矮的板房,
鸡、鸭、猪、狗欢跃在路旁
老挝妇女,
身穿黑衣,
头披黑巾,
银饰挂满衣裳
赤裸的儿童,
光发亮玩耍在路旁
水管流淌,
老少沐浴,
原始景象,
映入眼览
舒展的巴蕉叶丛,
挂满成扎的果实,
异域红花,
处处点缀着绿叶
放学路上,
也有校服显现,
让人看到希望。
 
丰沙里在轻轻的呼唤,
呼唤中国朋友的到来,
唤醒沉睡的大地、森林,
何时能改变这落后的面貌?
带着好奇,
怀着使命,
来到这未开发的异国他乡,
“走出去”才坚定了步伐
调研、走访、洽谈,
确定了丰沙里六县“替代”开发
启动18万亩生态咖啡项目。
我轻轻呼唤着你的名字——丰沙里,
来到你的脚下,
躺在你的身边,
呼吸“世界肺脏”里的新鲜,
汲取纯净的山泉,
品尝着无污染的瓜果蔬菜,
更为着一流的咖啡呕心沥血。
这红色的土地,
罂粟的发源地之一,
中国的号召,
替代种植,脱贫致富,
带给挝人多少的期盼。
有一帮中国人,
带着梦想和理想,
在这里坚守,
“3+2”模式,
县、乡、村、户合作,
专家指导,技术传授,
中老合作,开荒种植。
适宜的海拔,
适合的温度和湿度,
少了污染,多了环保,
原生态造就了有机的优良品质——
“萨拜迪”和“老咖啡”。
三年的成长,
开花、结果,
红色的果实,
带来不尽的财富,
麦光家买了小车,
钟五家添了冰箱、彩电,
坎赛家盖了新房,
咖啡公司,人人赞誉。
 
丰沙里在深深的呼唤
感谢中国朋友,
修桥铺路,
赞助政府,
赞助学校,
处处留下美谈。
曾记否?
八年了三千个日夜,
泥泞的山路,
山高路滑,
每天碰到的是,
山蚊、花蝇、白蚁、蚂蟥和蛇蝎,
晴天一身汗,
雨天一身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处处留下中国人的足迹和汗水,
他们背井离乡,远离家乡故土,
多少个寂寞的夜晚,
加班加点、没日没夜,
没有节日,春节留守,
他们没有怨言,
默默奉献,
需要多少男儿情怀,
清贫守节,
为的是美好的未来,
支撑他们的是执着和信念。
这里,
野蜂蜜滋润着大家的心田,
野灵芝使他青春焕发,
更是满腔的热血和斗志,
浇灌着咖啡的茁壮成长。
三千个日夜,
黑了肤色,白了青丝,
却练就了娴熟的种植、管理技术。
 
丰沙里在深情的呼唤…
感谢中国朋友带来了资金、技术,
更带来了不尽的理念,
传播着咖啡文化的内涵,
播下幸福、友谊的种子,
一带一路如沐春风,
春风化雨,
带来中国政府的问候和关怀,
深得老挝元首的赞叹,
国家级会议,
散发出昌胜达咖啡的芳香。
国企合作,深化改革,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替代种植,幸福源泉,
咖啡贸易,如虎添翼,
加工厂建设与日俱进,
站在桥头堡,
远望东南亚,
我们有信心,
做大做强,
谱写中老友谊新篇章!

上一篇:一杯醇香
下一篇:呼 唤

版权所有:云南昌胜达投资有限公司 copyright@2012-2013
网站备案信息:滇ICP备10002261号-2

联系电话:0871-68302006传真  电子邮箱:2859619142@qq.com
官方微博:http://e.weibo.com/csdcoffea/profile
技术支持:昆明创轩科技

滇公网安备 53019002000055号